184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  >> 乡村经济  >> 查看详情

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2020-06-20 15:42:52  责编:刘玉辉 
分享:

    73岁的李本营和88岁的孙凤城拎着小马扎,从小区溜达到新城体育公园,只用了不到5分钟时间。5年前,他们还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刘桥镇小城村的农民。如今,像李本营这样的农民进了“统建统分”的高标准楼房。“水电气都和城里一样,家门口就是公园和社区服务站,舒坦得很。”李本营告诉记者,“我每天晚上都喝两杯小酒,睡得可踏实了。”

  淮北是全国13个重点煤炭基地之一,“缘煤而兴,因煤而建”。淮北市建市60余年来,累计为国家供应原煤近10亿吨,为华东乃至中国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能。而另一方面,采煤塌陷让城市水洼遍地、伤痕累累,制约高质量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2009年淮北市被认定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10年后的2019年,淮北荣获中华环境优秀奖。淮北是如何转型升级,从困境中突围的?

  抓住“生态修复”这个关键

  “淮北建市60年,采煤沉陷区治理时间长达30多年。”淮北市市长戴启远感慨地说,“没有高品质的国土空间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空间。”戴启远告诉记者,淮北市一任接着一任干,以“依托煤、延伸煤、逾越煤”为中心,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采煤沉陷区治理为突破口,探索形成“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的综合治理模式,努力把历史包袱变成发展财富。

  6月3日,杭州园林设计院工程师刘志聪正在淮北市杜集区朔西湖工地上忙碌。这里原来是朔里煤矿塌陷区,一年后,将建成1.5万亩的皖北最大湿地休闲公园。

  朔里因汉代文学家东方朔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刘志聪记得,他们刚来的时候,这里是半抛荒的农田和“野湖”。他们把杭州西溪湿地的设计理念和淮北“汉文化”与“煤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建成后有“梅花堤”、露天采煤博物馆、淮北民宿馆等各种主题休闲区。“这里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因为沉陷屋顶浮在水面的民居,游客等于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到工业时代的气息和印记。”刘志聪说。

  淮北市因长期煤炭开采造成的资源锐减和生态破坏,特别是采煤沉陷区面积大、分布广,成为城市最深“伤疤”、发展最重“难题”和民生最大“痛点”。

  经过多年探索,淮北市充分利用“水”与“地”的自然优势,做精“水”文章、“地”文章,按照“宜耕则耕、宜渔则渔、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治理可利用土地,恢复生态环境,破解沉陷深浅不一、时间不一的治理和开发难题,形成六种综合治理利用模式。

  淮北市对沉陷区深挖造湖,建设4个生态公园,全市湿地保护率达39.1%,形成“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淮北江南”风貌。南湖治理连片沉陷水面7000余亩,形成总面积2.1平方公里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绿金湖项目投入26亿元,总治理面积3.61万亩,成为目前全国地级市城区面积最大的人工内湖。

  无论领导怎么换,生态修复接着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淮北市通过生态修复、实施河湖联通工程,打造了南湖4A景区和中湖、东湖等生态公园,使一个煤炭工业城市焕然一新。近年来,淮北大力植树造林,把20万亩的石质山都披上了绿装,把过去的采煤沉陷区建成了湿地公园。同时,淮北市域2741平方公里做了全域规划,对城市进行了总体规划,“一半山水一半城,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淮北已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绿化模范城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在濉溪县刘桥镇扶贫产业园,曾经的贫困户刘钦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俺家7亩地流转给产业园种葡萄,土地流转年收入7500元,俺两口子在葡萄园打工年收入2.4万元,2016年俺家就脱贫了。”

  曾经,刘桥镇是浅层沉陷区。淮北市“推高填低”、平整土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使沉陷土地重新变成沃土良田。

  杜集区南山村,101岁的老人石启文偶尔由女婿陪着到山上转转。南山村原来是一个光秃秃的“石头村”,南山的石灰岩地貌不长庄稼不长树。经过多年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多级提水,硬是造出了个绿树成荫的“花果山”。南山村因为空气质量优良成为有名的“长寿村”,村中90岁以上老人有100名。

  南山村乐土家庭农场里,庄主宋茹在草莓大棚里侍弄土地。三年前,这位山东枣庄90后姑娘路过南山,看到游人如织,萌发了在此创业的念头。如今她经营的93亩农庄已经远近闻名,每到周末,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淮北市塌陷区治理的基准和动力。治理后的绿金湖湖心,护栏围着一棵百年老树,这是一个沉陷村庄搬迁后村民集体要求保留的对消失的村庄的纪念。为此,当地政府花了近百万修复它的生长环境。

  “淮北的转型成功,在于始终围绕发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安徽省委党校教授张彪认为,30多年间持续不断地探索投入,持续不断结合实际调整治理思路,变通利用新技术,灵活运用和吸纳各类资金,才使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向现代生态美城蜕变,也为众多正在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淮北范式”。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淮北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50多亿元,综合治理沉陷地18.67万亩,新增耕地10.2万亩、建设用地3.16万亩、养殖水面3.4万亩,搬迁压煤村庄226个,妥善解决近20万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淮北市采煤塌陷地变废为宝的案例,被联合国人居署誉为“土地再生的奇迹”。

  打造经济发展绿色引擎

  为积极谋求城市转型,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淮北市提出“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在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同时,将铝基、炭基、硅基和生物科技、大数据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推进。

  “这一战略是新发展理念在淮北的生动实践。”淮北市委书记黄晓武说,“中国碳谷”首先指的是利用碳科技来提高煤炭附加值,煤炭属于高碳资源,从中能够衍生出焦油、粗苯、甲醇等各类附加值极高的产品,前景广阔;同时还包含低碳发展理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走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道路。

  低碳发展是一条硬指标,也是企业的生命线,淮北已成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我们致力于贡献‘低硫、特低磷’环保焦炭。”临涣焦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邱昌康说,该公司为化产脱硫再生塔增加了尾气洗涤塔,置换的循环洗涤水送硫铵工段处理,尾气中氨的处理效率提高到85%以上。

  在淮北,千亿陶铝产业正呼之欲出。由淮北市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建设的“陶铝新材料生产基地”,打造我国“陶铝峰”,备受社会关注。去年9月,以中科院院士、著名新材料专家周尧和命名的院士工作站在淮北市揭牌。以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陶铝新材料为龙头,正朝陶铝产业千亿板块迈进。

  经过迭代更新,目前淮北全市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280余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7.4%,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1.7%,一煤独大的倚重型产业结构得到改变。

  曾经满目疮痍的“煤城”,如今已然变成半城山水半城绿的“美城”,让当地百姓乐享生态修复带来的幸福感。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九部委联合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和银保监会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要求各地加强指导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培育一批饱含乡土情怀、具有超前眼光、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奉献精神,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力争到2025年,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100万以上,基本实现农业重点县的行政村全覆盖。   《意见》提出,要以实施... [阅读]

  • 宁夏西海固:乡村变景区 农民当老板

        “我再也不后悔嫁到这个穷山沟了。”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的贫困户杨慧琴,望着山上绿意盎然的梯田说。盛夏时节,绿树掩映的龙王坝休闲山庄里,一孔孔窑洞宾馆颇具西北特色,农家餐饮中心、草莓采摘园、乡村科技馆里游人如织。现在的杨慧琴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她是龙王坝休闲山庄的收银员,还是经营着3间客房的民宿老板娘,每年收入3万元以上。西吉县地处“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这里山大沟深、干旱缺水,过去百姓为吃饭毁林垦... [阅读]

  • 扛稳粮食生产安全重任 让“中国碗”多盛河南粮

         6月的中原大地,麦浪滚滚,满目金黄。河南修武王屯乡东黄村的小麦超高产攻关示范点,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新品种“中麦578”高产示范方实打验收报告出炉,平均亩产841.5公斤,冬小麦单产再创新高。     作为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的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