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查看详情

《西方哲学史》: 以中国特色重构西方哲学史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21-01-21 13:16:30  责编:刘玉辉 
分享: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编写西方哲学史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洪谦、任华、汪子嵩、张世英、陈修斋等执笔的《哲学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之后是陈修斋、杨祖陶编写的《欧洲哲学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全增嘏主编的《西方哲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苗力田、李毓章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以及朱德生和李真、李志逵、冒从虎、于凤梧等人主编的西方哲学史。21世纪以来,赵敦华、张志伟、邓晓芒和赵林等编写的几本西方哲学史教材影响较大。多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则以叶秀山、王树人主编的8卷本《西方哲学史(学术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和刘放桐、俞吾金主编的10卷本《西方哲学通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为代表。

  通读以上著作你会发现,从事西方哲学研究的中国学者们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学术道路:从深受苏联日丹诺夫“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军对阵”定义影响的亦步亦趋,到摈弃苏联教科书体系后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西方哲学史研究又坚持学术客观性和严肃性的中国特色。

  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的冯俊主编《西方哲学史》(5卷本),集中了国内西方哲学研究界20多位学者如姚介厚、余纪元、王晓朝、段德智、李秋零等的共同力量,基本体现了国内当前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学术进展和最新风貌。

  该套书分为“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六编,共200余万字,力图用中国人自己的语言风格,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来讲述西方哲学史。

  与其他多卷本西方哲学史偏重做成专深的研究著作不同,该套书更偏重哲学史本身,以“大哲学史”的眼光选取最为重要的哲学家,将他们放到2500多年的西方哲学发展长河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考量,为世界西方哲学史的理论研究和编写工作提供了“中国方案”。

  就编排体例而言,全书既考虑哲学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又更多地从文化形态上来看待哲学,结合社会历史的变迁、人文和宗教的重大变革、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来分析和把握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就内容创新而言,对其他版本哲学史少有涉及的阿拉伯哲学、马勒伯朗士哲学、维柯哲学、德国浪漫主义哲学设专章深入研究,如:以阿尔法拉比、阿维纳森和阿维洛伊为代表的阿拉伯哲学,虽存在于阿拉伯世界且主要用阿拉伯语写作,但因其从翻译和介绍希腊典籍,特别是从翻译和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起步,并对拉丁哲学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西方属性。

  可见,本套书所定位的“西方”并不完全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主要是从文明的形态上来讲的。

  就古代、近代西方哲学与现代、后现代的关系而言,一方面,对古代、近代西方哲学家或哲学流派的主要著作、主要学说或主要观点、提出的重要哲学命题,尝试结合它们与同时代其他哲学的关系、对后续哲学的影响、与当今哲学研究和哲学论证之间的关系,来评价他们的思想价值,为发展当今的哲学服务;另一方面,又返回到现代性的危机那里,以现代、后现代的批判精神反思古代、近代西方哲学,突出其当代价值,区分什么是西方哲学中“死”的东西,什么是“活”的灵魂,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哲学史的写法,使得“西方哲学史”更显气韵生动。

  就中西哲学关系而言,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序言部分开宗明义地驳斥了黑格尔、德里达等人宣称中国等其他文明只有思想没有哲学的狭隘观点,正文部分则注重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为中西方哲学的深度融通提供参照系。

  综上所述,这套《西方哲学史》无疑是以中国特色重构西方哲学史,体现了中国学者的独特视角和不同理解,在中西文化的“视界融合”中很好地拓展了西方哲学的意蕴和内涵。(洪琼)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北平学人访问记》:自我砥砺的一代学人

       1935年初,北平西城一个僻静的胡同,一位身量不高,身着蓝布大褂的中年男人正与一位记者模样的青年坐而论道。这位自称“没落的有识无产者代表”是北平大学最叫座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知名教授李达,青年则是北平《世界日报》的记者贺逸文。   民国的北平以文化城著称,底蕴深厚。其时,北平城内学术机关林立,学人辈出。高校之著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之著者有国立北平研究院,静生生物调查所,北平地质调查所等,是名副其实的中国... [阅读]

  • 《南梁红色故事》:让南梁精神广为传播

       南梁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陕甘共产党人,在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陕甘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甘肃省政协编写、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南梁红色故事》,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催人奋进的革命故事,详细讲述了革命先辈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历程,生动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党性修养、斗争精神、革命意志和宝贵品格,充分诠释了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初心和不朽使命,这些革命故事深刻蕴含着南梁精神的思想光芒和强大力量,激励感召着一代... [阅读]

  • 《箭正离弦》:理解鲁迅的“放大镜”与“显微镜”

       文学创作的发生过程有其神秘的地方。飘忽的灵感如何捕捉?灵光乍现和神来之笔是如何发生的?难以言说的神授般的篇章如何成形?材料的消化、典籍的使用又是如何做到恰如其分?由是,在写作中,作家的创造性直觉和瞬间生成的篇章,研究者并不一定能够通过条分缕析清晰判断呈现出来。所以,假如有“创作发生学”这么一门学问,那就是专门研究文学创作过程中所呈现的丰富和复杂的景象,探秘其作品成功背后的各种元素,这对于揭示作家创作的整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阎晶明的《箭正离... [阅读]

  • 《中华元典精神》:体悟中华元典精义

       公元前6世纪前后的几百年间,东地中海沿岸、南亚次大陆、东亚大陆的几大古文明,不约而同地进入一个精神飞跃时期。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将这一时期命名为“轴心时代”,也即人类精神枢轴形成的时代。轴心时代的一个显著成果,便是先哲历经数代锻冶,构建观照宇宙、社会、人生的文本,成为延传后世的经籍,笔者曾将其称为“文化元典”(参见拙著《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堪称“元典”的论著略如下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