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查看详情

“低碳减肥法”风靡全网 碳水化合物真是变胖主因吗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日期:2023-06-14 16:18:38  责编:刘玉辉 
分享:

  从生酮饮食,到“断碳”“碳循环”,再到最近爆火的“某明星减肥法”……夏日来临,随着人们身材管理意识的提升,社交媒体上,“控碳”“控糖”话题热度高涨,各种通过减少或阻断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减肥方式广受追捧。碳水化合物真的是变胖的主要因素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低是否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吸收营养的三大来源之一。“低碳减肥”的原理是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后,人体由从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转变为将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以实现减肥效果。

  以网络上较火的“碳循环”减肥法为例,过程分为三部分:“高碳水日+强运动”“中碳水日+适量运动”“低碳水日+不运动”,其中高碳水日是为了提高新陈代谢,低碳水日是为了减脂,以三天为一周期反复循环。

  “断碳”则是在减肥阶段完全不食用主食,以最大限度压缩碳水化合物摄入。值得注意的是,和公众将“碳水”和“主食”画等号的认知不同,蔬菜、水果等其他食品中也包含碳水化合物,以米、面为主的主食因其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从而被认为是变胖的主要因素。

  最近爆火的“某明星减肥法”也是“断碳”的一种,与此同时,还减少了脂肪、蛋白质等其余营养来源的摄入量,据明星本人和网友反馈,坚持5天能减重10斤左右。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功能物质。中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至49岁中国人的膳食总能量中,要有50%至65%来自碳水化合物。谷物是中国的传统主食,也是一种非常经济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因此中国营养学推荐一般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克至400克的谷物。

  除了提供能量外,碳水化合物有参与构成人体组织结构、防止脂肪过度分解带来的酮血症和酮尿症,属于多糖的膳食纤维,还有增强饱腹感和改变肠道菌群等功能。

  碳水化合物之所以被视为变胖的根源,是源于人们对糖摄入的警惕。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分解后会产生葡萄糖,这种人体必需的营养,一旦摄入过量,无法消耗掉的葡萄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

  “对于糖尿病患者,我们会建议将病人的碳水化合物所占能量摄入比例降低10%左右。一些‘低碳减肥法’的碳水摄入量可能只有推荐值的三分之一,包括‘断碳’减肥的方式,其实都是极端且不可持续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谭桂军说。

  长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足有可能加重肝肾的负担。“在正常人的体内,碳水、脂肪和蛋白质三种营养物质是按一定合适比例摄入的平衡状态。”谭桂军说,一些长期只吃肉类不吃碳水,以蛋白质作为碳水缺口替代的“断碳”饮食,会加重肝肾负担,长期可能出现尿蛋白和转氨酶等指标的升高。

  作为重要的功能物质,碳水化合物缺乏还会导致乏力、冷汗、心情不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部分人群在长期断食碳水后,甚至会产生进食障碍。“突出表现为厌食和暴食交替出现,长期极端饮食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出现。”谭桂军说。

  近年来,“生活化减脂”成为减肥圈中的“热词”。“这和我们在减重门诊为患者制定减肥方案的思路相同。”谭桂军说,每天早睡早起,进入到正常的生活节奏中,将每天的进食时间前移,避免热量难以代谢形成脂肪。此外,还要尽量少食用高油高盐的食物以及精米精面等精致碳水化合物。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减肥方式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但务必要在定时定量、膳食平衡的健康饮食前提下,搭配适量的锻炼,才是真正科学有效的减肥方法。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赏民俗闹元宵 元宵节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过完元宵,才算真正过完年。”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佳节将至,各地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灯光秀中感受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热热闹闹庆佳节。  猜灯谜 赏兰花 北京市属公园35项文化活动闹元宵   “万户千家今夜好,张灯结彩闹元宵”。元宵佳节北京市属公园、国家植物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准备了35项文化活动,邀请市民游客在公园里体验别... [阅读]

  • 见证一场久别的重逢:那些要在这个春节做到的事

       人们终于又有了摩肩接踵的跨年。欢呼的人潮,炫目的灯光,堵车的高架,无数张向日葵般伸向明天的面孔。    归家的期待从元旦开始蓄势,等待20天后爆发出澎湃厚重的温暖。因为忙碌,因为时差,因为种种阻碍,我们和故乡之间的距离总显得有些遥远,好像越是关怀就越需要远远眺望。隔着视频看到的皱纹没那么分明,通过电话说出的“都挺好”有点虚伪,放下手机,生活中仍然缺了点什么,那是和久违的亲人围炉闲坐的烟火感。因为阔别已久,所以我们格外憧憬团圆... [阅读]

  • 食用碱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吗?

       和食用碱是厨房中常用到的两种调味品,但是很少有人把它们和食品添加剂联系到一起。那么,食用碱和小苏打是不是食品添加剂,它们是天然提取还是化工合成的?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苏打和食用碱都属于食物膨化剂。虽然很多人并不认为它们和添加剂有什么关系,但事实上食用碱和小苏打都是不折不扣的化工合成食品添加剂。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而食用碱主要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两者都是碱性调料,但略有不同。 ... [阅读]

  • 一个月前买的西红柿发芽了,能吃吗?

       “我家有个西红柿是一个月前买的,最近它里面冒出了绿色的芽,这样的西红柿能吃吗?”昨天,南京市民汤女士致电扬子晚报96096热线求助,希望弄明白自家看上去还很新鲜的西红柿为什么会发芽。   汤女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家里的西红柿放了一个月了,但到目前为止还是硬邦邦的,完全没有腐坏,前几天看到有绿色的小芽从西红柿里面冒出来,让她感到非常惊讶。她想知道完好的西红柿为何会发芽,也有点担心,这样的西红柿是不是激素异常或者产生了毒素。   对此,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