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查看详情

居家养老照护方案“量身定制” 倾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日期:2021-11-15 12:21:39  责编:刘玉辉 
分享:

   随着社会逐渐迈入老龄化,面对大部分老年人更愿意居家养老的现状,“家庭养老床位”逐渐走向聚光灯,成为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 “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健全建设、运营、管理政策,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显示出相关部门将加大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的扶持力度。

  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试点扩大

  前不久,北京市西城区西里街道新街口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照护管理师小培在为苗奶奶监测生命体征时发现,老人随机血糖高达24mmol/L。

  苗奶奶今年95岁,长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关节强硬变形等疾病。小培为老人制定了健康食谱和运动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每日入户,定时为老人监测血糖并做记录,并叮嘱保姆拿好记录单去社区医院为老人及时调整用药。一周后,苗奶奶的血糖恢复至正常值。

  自2019年以来,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试点建设,搭建了家庭养老床位政策、服务、监管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区、街道、社区、服务运营商四方合作。以西城区为例,截至今年10月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已签约2880人。其中,重度失能2651人、重度失能低保47人、重度失能低收入6人、高龄独居84人。今年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计划在城6区建设20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苗奶奶就是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签约老人之一。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与老年人普通居家养老不同,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依托就近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专业化服务、家庭适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将养老机构集中安养方式扩散到千家万户居家安养,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不离开熟悉的生活、居住环境,就能享受到专业化、规范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签约老人享受政府补贴和专业服务

  北京怡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岳迪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有意愿建立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老年人或其代理人,可向常住地所在区民政局公布的养老服务机构提出申请,获批后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对象为实际居住本区内,年满60周岁的中重度失能或残疾以及年满80周岁的高龄且独居老年人,优先保障本区户籍低保、低收入、计划生育特扶家庭的老年人。

  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规定,老人签约后享受政府补贴。中度失能或中度残疾老年人,以及80周岁以上高龄且独居生活自理的老年人,按照每床每月100元给予床位运营基础服务补贴;重度失能或重度残疾老年人,按照每床每月600元给予床位运营基础服务补贴;低保家庭中年满60周岁的重度失能或重度残疾老年人,按照每床每月1200元给予床位专业服务补贴;低收入家庭、计划生育特扶家庭中年满60周岁的重度失能或重度残疾老年人,按照每床每月1000元给予床位专业服务补贴。已经享受失能护理补贴的老年人,给予差额床位专业服务补贴。

  岳迪进一步解释说,居住地为西城区的老人分为本区户籍和非本区户籍两种。本区户籍的老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享受相应的补贴政策;非本区户籍的老人也可以申请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但不能享受西城区政府给予床位服务的任何补贴政策,所有服务费用需要自付,其中自付费用可使用北京市老年人津贴支付。

  老人签约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后,照护管理师每月免费入户为老人提供1-3次基础服务,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血氧、心率,根据实际情况为老人提供健康指导建议,并为老人家属提供专业照护、饮食、活动指导。照护管理师由具有医生、护士、社工、养老护理员、营养师等不同背景的工作人员担任。同时,政府免费为老人配备3000元的智能设备,并为老人提供修脚、理发、康复按摩、助浴等专业服务,可使用政府补贴消费。

  西城区引入先进的照护管理技术,解决服务对象的各类居家养老照护风险防控问题。首先,完成了老人跌倒、坠床、走失、噎食、烫伤和火灾等风险评估,了解每位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其“量身定制”照护方案和照护计划,并长期管控。其次,通过为老人提供各项技能指导,以有效降低老人的各种风险发生率,减轻家庭照护者的压力,增强老人居家照护获得感。

  今年6月,西城区民政局首次举办照护管理师培训,有43人获得照护管理师初级证书。近期将开展第二批照护管理师培训。通过大力培训照护管理师和完善职业标准,使照护管理师专业化技能明显提升,从而充分发挥照护管理师在居家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

  岳迪表示,西城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为老人服务的整个流程,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智慧养老手段,提升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智能设备包括紧急呼叫器、智能床垫、智能血压计等,基于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方式为老人及家属提供日常风险监测与预警服务,为照护管理师提供数据支撑,有助于照护管理师将健康监测数据与老人日常照护结合起来,综合判断老年人的照护和健康状况,提升居家照护服务的精准性和质量。

  以家庭为本的社区长期照护体系亟待建立

    老年人签约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是一种居家养老新模式,被人们称为“家庭养老院”和“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十三五”期间,我国在江苏、北京、浙江、广东、四川五省市开展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在“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健全建设、运营、管理政策,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显示出相关部门将加大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的扶持力度。

  原新指出,大力发展“家庭养老院”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家庭养老专业化不够的问题。从需求侧来说,健康、低龄老人的特殊需求相对较少,一般性助老服务即能满足需求,但是失能半失能和高龄老人的照护的确是一个技术活儿,需要专业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这往往是提供照护的家庭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所欠缺的,客观上需要依托服务水平较高的养老服务机构。

  大力发展“家庭养老院”也可以有效解决养老机构辐射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从供给侧来看,目前,很多养老机构入住率不足、专业化养老服务设备使用效率不高。开展“家庭养老院”建设,为有需求的居家老人提供上门照护服务,使老年人在居家环境中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同时,将养老护理型床位、养老服务辅具、信息监测等设备搬到居家老年人家里,使老人的家居环境更适合养老。

  原新表示,建设“家庭养老院”适应了我国家庭小型化和简约化的变化趋势。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家庭规模只有2.62人。随着空巢、独居、高龄老人越来越多,依靠家庭血缘和亲缘关系维系的代际支持的家庭养老人口基础开始动摇,居家养老需要社会化服务内化到家庭,支持家庭养老功能的维系和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研究员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以家庭为本、社区服务为基础建设社区长期照护体系,是设计国家长期照护体系社会政策的核心目标。为此,需要借鉴国内外各种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建立老龄化社会长期照护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战略规划,将对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照护列入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范畴,建立一整套包括长期照护筹资、服务、管理规范在内的政策和实务操作体系。

  杨团同时强调,政府居家养老补贴政策应重点关注和服务于最需要的人群,即失能、失智和独居老人。“照护贫困”是一种人类新贫困。不仅收入贫困者必然陷入“照护贫困”,就连相当一批中等收入者也会陷入“照护贫困”。长期照护服务需要不菲的花费,而这些花费并没有被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所覆盖。养老保险只能覆盖老年人吃饭穿衣,医疗保险只能覆盖其看病吃药,而失能失智老人尤其是重度失能失智者最需要的是服务。这种服务需求既包含连续性的生活照料,也包含健康和医疗服务需求,以及为实现这两项需求的社会支持。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红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家庭养老院”可以使老年人节省大量资金。根据测算,如今一名中轻度失能老人入住养老院,月均花费大多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而重度失能老年所需费用更高。通过“家庭养老院”提供服务,扣除政府补贴外,中轻度失能老人大多每月花费仅需3000元-4000元。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迄今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4000多万。根据测算,按照一般养老院对失能老人1∶1.5、半失能老人1∶5、健康老人1∶10配备服务人员,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需求超过千万。事实上,向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的需求远未得到满足。通过建立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人员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配比可以降低到1∶40,从而使人力成本大幅降低。

  周红表示,目前,签约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的范围还较小,大多仅限于重度失能老人,今后应将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范围扩大到半失能、高龄、孤寡、失独、空巢老年人,最终扩大到全部有养老照护需求的老年人。同时,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应该逐步提高对低收入老年人家庭的补贴力度。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老人起诉子女给赡养费回家看望获支持 你常回家看看了吗

       昨日是重阳节,你回家陪伴父母了吗?昨日下午,渝中区法院将一场老年人的人身损害纠纷案开进了渝中区金汤街社区。同时,通报了该院审理的老年人权利保护相关典型案例,希望营造敬老、爱老、和谐、互助的社会风气。 一次车祸让七旬老人受伤索赔13万元   去年12月4日18时30分许,蔡某某驾驶小型面包车,行驶至渝中区华一路某小区门口时,因未查明车后情况倒车,车辆左侧后方与行人71岁的何婆婆相接触,造成老人倒地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   事发后,蔡某某将何婆婆送往医院进行医治。经渝中区分... [阅读]

  • 适老化金融服务亟待补短板

       手机银行操作界面复杂、字号小、开屏广告多,老年人看不懂也不敢点击;拨打电话客服,接通人工服务的流程长,老年人听不懂也等不及;网点工作人员相互推诿、分支机构协同不到位,老年人求助难……   在今年重阳节到来之际,经济日报记者到多家银行网点调查,发现以银行服务为主要渠道的老年金融服务仍存在不少短板,相关部门出台的适老化金融政策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和落地。   业内专家建议,服务老年群体的过程中,银行服务应充分尊重老年人诉求,重点从以下三方面改进:... [阅读]

  • 线下营业厅须设置“老人坐席” 适老版APP不得设有广告插件

       10月14日电 (赵超)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日前刊发了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384号《关于完善和落实措施,为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服务的提案》的答复。工信部表示,今年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组织全行业积极行动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解决老年人在日常使用互联网应用时遇到的问题,取得积极成效。 &nbs... [阅读]

  • 重阳节的“那些事儿”,你了解多少?

       新华社天津10月13日电 (记者周润健)“重阳节有何习俗?”“重阳节何时成为正式节日?”“重阳节最早和最晚都在一年中的哪一天?”“为什么把老年节定在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14日将迎来重阳佳节,当你登高、赏菊时,可曾想过这些问题?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