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  >> 查看详情

火红枸杞带来红火日子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2023-07-04 14:09:22  责编:刘玉辉 
分享:

   捏着叶脉芽尖,轻轻一扭,红艳艳的枸杞果就被摘下来,阳光热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太阳梁乡的枸杞种植基地里也一片火热。头茬枸杞挂满枝头,如红玛瑙般点缀在绿叶中,长势喜人,杞农们裹着头巾,在田间采摘不停。

  “我们开工都在晨初午前,凌晨5点就要开始忙碌。这样纯手工采撷,是为了能够选择色泽最透亮的鲜果,最大程度确保枸杞的新鲜度。”太阳梁乡南塘村的杞农靳志娟说,“现在月工资最高能领到4000多元,家里新盖了大瓦房,存款在增加,日子忙碌又踏实!”

  “我们乡移民群众多,曾经人均耕地不足1亩,没有规模化产业基地,‘一亩三分地’就是全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太阳梁乡乡长张谨轩介绍,这几年,乡里建成集约化、标准化枸杞基地6000亩,还建立枸杞加工帮扶车间。“产业兴盛,助力群众增收,基地年带动劳动力稳定就业100余人,采摘高峰期每天能够带动就近就业2000余人。”

  目前,中宁县枸杞种植面积达18万亩,农民来自枸杞产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00元。枸杞产业成为中宁县最具特色的富民产业,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以上,产业综合产值130亿元。

  “种植枸杞不仅带来了就业和赚钱的机会,还改变了我们这里的环境。”靳志娟说,10年前,南塘村还是无人居住的沙碱地,如今,这里变成了生态绿洲,绿树红果间,野鸡在林下漫步,野鸭在池间戏水,林草覆盖面积90%以上。“大家都说,现在每天都像在花园里劳作。”

  一颗小小的红色枸杞,是中宁面向外界的“红色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更红、更亮?近几年,中宁县从枸杞的种植、研发、销售抓起,以科技赋能做大做强中宁枸杞产业。

  在宁夏华宝枸杞产业有限公司的枸杞原浆生产车间里,工人正擦拭着巨大的灌装罐,为即将到来的生产旺季做准备。“生产枸杞原浆,拼的就是时间。”企业负责人王方舟介绍,从枸杞鲜果的采摘、运输,再到打碎、灌装,全程不超过4个小时。

  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附加值的巨大提升。“以前做枸杞干果时,公司年销售额只有几千万元。”王方舟说。将鲜果制成原浆,生产过程比干果简单,价格却是同等数量干果的3倍左右,新的枸杞产品拥有即开即饮、方便快捷的新特性,在年轻人群体中大受欢迎。“传统的枸杞要加上创新元素才能碰撞出火花。抓住年轻人的实际需求后,去年公司销售额达到1.5亿元。”

  近年来,中宁深研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不仅生产出枸杞果酒、枸杞籽油、枸杞花蜜、枸杞芽茶等十大类100余种枸杞精深加工产品,着力打造中宁枸杞健康食品高端制造体系,更培育出科技型企业16家,拥有自主专利80多项,全县枸杞加工转化率达35%。

  如今,生产工艺的进步,也催生出“枸杞工业游”这一新生事物。事实上,除了工厂,中宁县还建设了枸杞展示中心、枸杞主题公园、枸杞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枸杞旅游休闲项目。打造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构筑文旅融合发展体系,成为枸杞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精巧别致的枸杞盆景、古韵盎然的枸杞根雕……宁夏华宝枸杞产业有限公司的中宁枸杞展览馆里,迎来不少外地游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游览者不仅可以透过玻璃参观现代化的分拣车间、智造车间、灌装车间,更能实地体验中宁600多年的枸杞栽种历史。

  “中宁有规模庞大、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产业旅游资源,当工业遇上旅游,一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中卫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宁县委书记何建勃说,“中宁将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服务业等融合发展。未来,吃枸杞宴、品枸杞茶、喝枸杞酒、讲述枸杞带来的红火日子,将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我国粮食节约减损的任务十分繁重

       目前,全国小麦主产区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应当看到,粮食在收割、储存、加工等环节的损失现象一直存在,节粮减损相当于粮食增产,是粮食增产的“无形良田”。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对于节粮减损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倡导“新食尚”,树立崇尚粮食节约的文明理念也至关重要。   作为粮食生产大国,我国粮食节约减损的任务十分繁重。从中长期看,国内粮食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减少收割、储存、加工等环节的损失,客观上就是增加产量,有利于... [阅读]

  • 河南省多地遭遇连续降雨 小麦抢收抢晒工作格外紧急

     “多亏工会来帮忙,今年我家才能顺利完成麦收!”日前,看着烘干的麦子,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秣陵镇的种粮大户田旭生感慨道。今年“三夏”期间,河南省多地遭遇连续降雨,小麦抢收抢晒工作格外紧急。为此,河南省总工会向劳模先进发出抢收小麦、助力“三夏”生产紧急号召,全省各行各业劳模先进和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获得单位积极响应,全方位提供服务保障。目前,河南麦收“保卫战”已经圆满收官,8500多万亩小麦... [阅读]

  • AI助力乡村振兴 一亩田发布农业AI对话机器人“小田”

       北京6月27日讯(记者 刘潇潇 李冬阳) 人工智能(AI)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发展精准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创新引擎,如果把类似ChatGPT的大型语言模型应用到农业生产全链条,会产生怎样的效果?6月26日,一亩田在京发布国内首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农业AI对话机器人“小田”。一亩田CTO胡嵩以“AI助力乡村振兴”为题讲解了小田如何助力农业生产。    《数字农... [阅读]

  • 一碗豆花“绽放”乡村振兴富民路

       新华社成都6月26日电(记者袁波 龙泠宇)富顺豆花自川南乡村起步,从家庭小作坊到工厂,从挑着扁担叫卖到连锁经营,从走进川渝地区到走向全国。探索“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发展路径,做好“土特产”文章,富顺豆花产业不断壮大,川渝地区有近千家门店,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综合产值超50亿元,一碗豆花奋力“绽放”在乡村振兴富民路上。   扩面积:种植大豆20万亩以上   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兜山镇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