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  >> 查看详情

农业机械化铸造农业农村新实力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日期:2023-02-13 09:18:16  责编:刘玉辉 
分享:

   农业机械化的长足发展正在让农业强国的基石更为稳固。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让广袤乡村对于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如潮涌动,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使得智能化农机产品加快应用落地,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双轮驱动的合力之下,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出现,大规模农机运用的新场景正在日益展开,加速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

  春节前后,寒潮席卷江南大地,但湖南农村广袤的原野上,越冬油菜如青翠的海洋,初开的菜花点缀其间,遍地透着浓浓春意。

  在湖南省湘乡市金薮乡辅正村,当了20多年种粮大户的李俊德和上门查看农情的副乡长童虎军仔细端详正在抽薹的油菜后,都面露喜色。“今年我种的500多亩油菜长势不错。等收了油菜再种优质稻,有得赚咧!”李俊德说。

  记者近来走访湘中平原与丘陵地带,还深入洞庭湖腹地,发现很多水稻、油菜生产大县一派“冬闲人忙”景象。很多像李俊德一样的“新农人”都有兔年大干一场的架势,让他们信心满满的“底气”之一,就是那些外形各异、在乡间大显神威的农机。

  生产“能人”成农机“达人”

  在李俊德和湘乡市泉塘镇种粮大户舒纲举等人家里,记者发现他们的住房不大,“机房”却很大。“机房”里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无人机等各种装备“武装到牙齿”。舒纲举笑言,现代化农业机械如今是种粮大户的“心肝宝贝”。

  李俊德带着记者走进他家“机房”,两架无人机很是醒目。“这两台载重10公斤级的无人机,是喷农药、施叶面肥的好手。充满电一次作业飞行时间15分钟左右,电费只有几元钱,工效比人力高几倍。我先买了一台价格一万多元手动操作的,使用效果不错。挣了钱之后去年又买了一台3.6万多元的,有自动避障、作业、返航等功能,植保能力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如今地面农事靠‘铁牛’,空中喷施叶面肥和农药靠‘飞牛’(无人机),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家庭农场’种几百亩地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童虎军说,“很多种粮大户赚了钱就添置农机,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承包经营机播、机收、无人机植保、工厂化育秧、粮食烘干、秸秆回收加工等社会化服务,利润一年比一年丰厚,投入产出正在形成良性循环。”

  去年,湖南发生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很多主产粮区靠农业机械化渡过难关。

  面对赤日炎炎,国网湘乡市供电公司革新传统电力提灌方式,在水源点附近的平坦区域安装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后由光伏抽水控制器带动水泵取水。他们研发的农业光伏灌溉抗旱系统,每组日抽水40立方米,可满足150亩水田灌溉需要。

  “阳光”化“雨露”,湘乡市翻江镇、月山镇、泉塘镇等地很多村庄群众不仅解了喝水、用水之困,还保住了很多农业收成。当地人如今说起这事儿,还笑逐颜开竖大拇指。

  湘乡市金石镇主抓农业的人大主席彭定根深有感慨地说,近几年湖南先后遭遇低温阴雨、夏秋连旱等自然灾害,加上受农资价格上涨、疫情制约需求与流通等因素影响,发展粮油生产经营客观条件并不好。但依托国家稳定粮油市场价格、强化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给予资金和项目扶持等好政策,粮油生产经济效益逐年好转。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依靠农业生产新技术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夫妇两人加上农忙时节请几个零工,就能把300亩至500亩这类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搞得比较红火。有了经济效益,“新农人”发展粮油生产的劲头越来越大。

  记者发现,如今农村粮油生产“能人”,往往是农机运用“达人”。

  在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安乡县,种植大户叶虬担任负责人的农机合作社,为农户服务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他们的绝活包括“魔改”播种机——让机器能够同时播种两种作物、“优化”施肥箱——节省时间和肥料成本……而李俊德等人控制无人机飞行速度、高度、航线以及应对复杂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的手段,不逊于其他行业很多被人“膜拜”的“飞手”;舒纲举和20多个合伙人个个都爱钻研农机,从组建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技术联盟”,到合股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机纽带“结”成了一个经营农田面积上万亩的新型粮油生产主体。

  “我今年种植了上千亩油菜,不需要支付地租。”湘乡市金石镇国常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刘国常能“零租金”流转土地,得益于他使用农机免费为农户机收中稻,然后免费使用秋收后闲置的农田种植油菜,待来年油菜收货后把田还给农户种植中稻,如此周而复始。

  依托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地区大量出现的粮油生产社会化服务,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村庄“散户”种田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在湘潭县分水乡分水村热火朝天的冬修水利现场,村党总支书记左新军告诉记者,村里山地多、耕地分散、劳动力短缺,种粮成本高、收益低。近两年,村里在湘潭市、县农业部门指导下,推行“统一农机和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回收利用秸秆”,农户通过分散经营管理受益的“统分结合”合作经营模式,“分水村谁来种田”这个过去难解之题如今有了答案。“‘三统一分’加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秸秆回收等收益,每亩稻田能降低种植成本近500元。生产少花冤枉钱,农民多挣辛苦钱,分水村人种田的信心越来越足,今年跟企业一口气签了1200亩的种粮订单。”

  农业机械化成“压舱石”

  湘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峰介绍,这个县级市目前农机总动力达到108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目前达到85%。其中,机耕率、机收率都在99%以上。植保机械化向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全市遥控植保无人机达到140台,“无人机队”担纲使得植保机械化水平达到87.3%。

  湘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良丰说,作为湖南省最主要的水稻、油菜生产地区之一,当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去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到了405家,不仅服务本地农田,跨区作业面积也达到97.5万亩,农机服务收入达到11.87亿元,很多‘机手’‘飞手’挣了钱。”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12年的57.2%提高到2021年的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4.5%提高到61%以上。三大主粮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

  《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78亿千瓦,以北斗、5G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农机装备进军生产一线,加装北斗卫星导航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植保无人机保有量97931架,同比增长39.22%。

  春节过后,湖南农村最热闹的地方,除了集市还有“机市”。遍布县城、乡镇的各类农机展销会,引得人们纷至沓来入手农机。

  “我们正在着手新增搭建一个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工厂化育秧棚,购买配套机械设备。还计划买10台烘干机,建一个粮食烘干、储存、秸秆回收、大米加工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舒纲举说。

  “我家有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这些年种田赚的钱,很多都用于买‘铁牛’。过去,进口货可靠性、耐用性和作业效果都远远胜过国产机,但价格也贵死人。这些年一些品牌、门类的国货质量上来了,出现了一些响当当的品牌,性价比也比较高,这是我们农民的福音。”李俊德说。

  时下,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农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为农业机械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安徽省芜湖市、河南省开封市和湖南省常德市,中联重科农机生产园区内,一辆辆新型农机产品接连驶下生产线,随后马不停蹄立即装车送往全国各地农机销售市场,以满足今年源源不断的新订单。

  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经理郭岗介绍,公司农机产品涵盖北方旱田作业机械、南方水田作业机械、经济作物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等四大系列。目前公司正在发动机动力、油耗和整机传动的匹配优化升级等方面不断推动技术进步,谋求动力强劲、可靠性高、绿色环保、驾乘舒适等方面的竞争优势。随着性能更优越、减损能力更出色的产品不断问世,公司不仅巩固和扩大了国内市场,还在东南亚、拉美等海外市场与西方世界级农机品牌同台竞争,不断收获订单。

  刘良丰认为,随着我国成为农机应用和制造大国,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油生产、保供方面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机广泛应用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人口短缺的问题,还推动了农村经营模式转变,把农村土地经营从过去的小农户单独经营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此外,近些年随着绿色环保机具及技术广泛运用,还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制造与应用“双驱动”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谢方平等人认为,我国农机行业发展至今,已开始从重视数量到重视效果转变。农业现代化依靠的不光是先进的硬件设备,更要依靠与之配套的软件措施,否则就无法让机器发挥最大潜能。

  黄峰说,农业和农村一线,对发展农业机械化有“三盼”:一盼农业机械质量更加可靠。期待加强对本土农机企业创新研发支持力度,降低农机生产制造成本,研发生产出质量更可靠、价格更实惠的好农机;二盼购置补贴政策更加精准。把农业生产薄弱环节所需机具纳入购置补贴范围,加大对农业生产短板环节所需机具的地方累加补贴力度,进一步减轻农户购机负担;三盼售后维修服务更加优质。合理布局农机维修网点,打造区域性农机维修点,提高售后服务响应速度和各品牌间零配件统一标准化程度,为农户提供高效优质优价的售后维修服务。

  2023年是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三”向“国四”排放标准完成切换后的第一年,国内农机行业将加速洗牌。业内人士认为,“国四”升级不仅仅是换个发动机,更考验的是农机生产企业在产品研发、制造工艺、市场营销、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体系化配套能力。面对农机“国四”新时代,需要深耕前沿技术,加大农机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力度。

  “现在我国农机的发展水平和工程机械‘起飞’前夕状况差不多——主要产品都有了,但在舒适性、可靠性、节能型、环保性等方面还有提高空间;对技术的深入理解有待加深。生产制造水平和供应链的水平需要提高。”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供给侧方面正在围绕大马力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大喂入量收获机以及农机电动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自给等开展攻关,努力弥补国产农机“由大变强”的短板。

  很多业内专家认为,从营造我国农机制造业良好产业生态着眼,未来需要优化产业环境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准入条件和技术标准;需要加强对农机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及传感器等元器件产业规划、政策引导与研发支持;需要强化支持企业推动传统农机技术升级、针对农机短板与薄弱环节自主创新;需要明确“优机优补”的农机补贴政策导向,引导用户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产品,带动行业技术进步。

  “更换一副履带要2300多元,维修无人机主板要一万多元,农机损坏耽误农时,损失也大!”刘国常、李俊德说起被狭窄机耕道和高岸田埂等卡住、挡住甚至“磕伤”的“铁牛”,说起被田间“天罗地网”(各种线杆)缠坏乃至打“炸”的“飞牛”,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我们建议加大土地整改和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特别是丘陵山地农机作业条件和环境,帮助农民提升农机作业范围和效率、降低农机使用成本和风险。”刘良丰说,“只有农机制造与应用‘双驱动’,粮油高产、连丰的好局面才有更强‘加速度’。”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年终“交卷”

       1月9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2022年度总结考评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表示,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指示要求,立足产业特点,全面推进马铃薯种业振兴和产业绿色发展,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在引领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服务产业发展、支撑政府决策等方面成效显著。   会上,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分别从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服务县域经济发... [阅读]

  • 山东首个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项目落户乐陵

       近日,投资1.02亿元的新型绿色“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项目在位于乐陵的德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孵化中心试产运营。   德州地福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试验室观察藻类活性细胞的生长状态   据德州地福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吕鹏介绍,该项目是微藻时代集团在山东省建设的首个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项目,致力于土地污染和修复,其创新开发的福来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是农业部“双百”主... [阅读]

  • 把农业技术送到广阔田野(微观)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山东禹城房寺镇,种粮大户刘厚鑫今年选择采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四行大豆两行玉米,一片土地两种产出,一亩地能获得一亩三分地的收益。“刨除用工和其他费用,加上政府补助,每亩地可以增加600元的收入。”复合种植,正在成为田间地头的增收密码。   大豆是我国居民饮食中重要的植物蛋白和油料来源。豆腐、酱油、豆奶……大豆早已融入日常生活。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油料自给率有待提高。大豆扩面增产... [阅读]

  • 首次发现潜在的作物高温感受器 为农作物抗高温育种开辟新途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高温胁迫成为制约世界粮食生产安全的最为主要的胁迫因子之一。据报道,平均气温每升高1℃,会造成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3%—8%左右的减产。挖掘高温抗性基因资源、阐明高温抗性分子机制以及培育抗高温作物新品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合作,在研究中发现调控水稻高温抗性的新机制,这项成果不仅首次揭示了在一个控制水稻数量性状的基因位点(TT3)中存在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