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  >> 查看详情

经历“太空旅行” “天选之种”如何变身?

来源: 科技日报   日期:2022-04-27 09:53:41  责编:刘玉辉 
分享:

  “这次通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我们搭载的种子是紫花苜蓿种子。”苜蓿育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涛4月26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天下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京完成开舱。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搭载的作物种子顺利出舱。

  “依托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此次,我们搭载了紫花苜蓿、燕麦、中间偃麦草、红三叶等牧草种子21份,共计158克。”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首席专家杨红善介绍说。

  此次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种子“乘客”不仅仅有紫花苜蓿、燕麦,还有水稻、食用菌、生菜等各类植物种子。

  各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提供“当家好种”。“每家单位搭载的种子和目的不尽相同,有些侧重于基础研究,有些则更侧重于品种培育。”杨红善说。

  “在选定紫花苜蓿和燕麦等牧草后,我们会根据育种目标确定要搭载的品种或新品系,对每一颗种子都精挑细选,使每一粒种子饱满,不能有损伤,确保从太空返回地球之后可以正常发芽。”杨红善说。换言之,这些种子是经过层层筛选而确定下来的,是名副其实的“天选之种”。

  对航天诱变育种而言,搭载航天器“上天”只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更重要的是结束太空之旅后返回地面的选育试验。“从种子搭载返回到地面种植,再到培育出新品种,不同植物的育种年限不一样。按照育种程序,培育出一个紫花苜蓿新品种需要十多年时间。燕麦是一年生植物,时间会减少2—3年。”杨红善说。

  我国自1987年首次开展水稻等农作物种子返回式卫星空间搭载至今已有35年。

  “航天育种具有其他手段无法获得的三个独特优势:提供原创、安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材料和种质基因源,获得罕见的具有突破性的优异新种质,较快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王涛指出。

  在杨红善看来,航天诱变有“三宝”,即高真空、微重力和空间射线,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可以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化。

  多年来,航天诱变育种在中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诸多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培育的农作物、蔬菜、林草、花卉等植物新品种累计种植推广面积超过240万公顷,据估算,航天诱变育种创造直接经济规模超过2000亿元。

  “比如,紫花苜蓿有高蛋白、高产、抗逆等特点,对我国畜牧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苜蓿生产也是我国农业产业的短板。目前,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苜蓿干草130万吨—150万吨。与航天工程合作搭载苜蓿种子,对加快我国苜蓿育种进程大有益处。”王涛表示,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正和育种家一起共同努力筛选出生产需要的优异材料,服务种业“芯片”质量的提升。

  通过航天育种,杨红善团队已经先后培育出“中天1号、2号紫花苜蓿”和“中天3号杂花苜蓿”三个国审新品种。迄今为止,航天育种已培育出省级以上审定的优异种质新品种200多个,先后创制了一批水稻优质三系及矮秆等优质种质。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突破水稻产量瓶颈 解除穗重、穗数此消彼长“魔咒”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科研人员创制出大量IPA1顺式调控区平铺删除的基因编辑材料,并从中发掘出了可以同时提高穗重和穗数的编辑材料IPA1-Pro10,该编辑材料还同时具有株高变高、茎秆和根系粗壮的表型。   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个核心要素。如果这三大要素能够“齐心协力”,水稻增产便不是问题。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点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一株水稻如果穗数长的特别多,穗子就会变小,粒重也... [阅读]

  • 把硬科技种进枣园,让冬枣夏季也飘香

       李新岗团队在黄河滩区成功种植冬枣,并不断在发展中总结经验,在科技革新中寻找突破。如今,陕西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到了42万亩,总产量50万吨,年产值突破60亿元,占全国的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一,大荔县也成为了“中国冬枣第一县”。   陕西的大荔冬枣,皮薄肉脆、甘甜清香,含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40倍,营养价值被认为是“百果之冠”。如今,陕西省大荔县冬枣年产值超过6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 [阅读]

  • 油菜“天团”出手,重庆冬闲田变“增收田”

       4月23日,在重庆市云阳县清水乡的厚盤农业公司百亩油菜地,油菜已经进入丰收期,公司总经理王江笑着说,冬闲田种了油菜,既增加了产值,又不影响种植田地的水稻插秧,而这多亏了油菜“天团”帮助。   王江所说的油菜“天团”,是依托于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的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三峡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三峡综合试验站)。作为重庆市唯一一个油菜试验站,油菜“天团”的科研人员在站长、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重庆市科技... [阅读]

  • 生猪期货小幅反弹业内研判“猪周期”拐点临近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近期生猪价格开始触底反弹,目前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已回升到13.53元/公斤。业内人士认为,猪价底部区域临近,未来价格再次跌破3月价格低点的可能性不大。尽管短期反弹可能一波三折,但中长期而言或已迎来周期拐点。   供应收缩推升猪价   近期生猪价格迎来一波小幅上涨。截至4月26日收盘,生猪期货主力合约报18330元/吨。较4月14日的低点16535元/吨,已反弹逾10%。   数据显示,生猪价格从2021年1月开始步入下行周期。&l...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