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  >> 查看详情

科技成农险“标配”飞入田间地头

来源: 南方日报   日期:2022-03-31 09:53:04  责编:刘玉辉 
分享:

   走进汕头市白沙畜禽研究所智慧数字养殖场,每只鹅都穿戴了一枚智能脚环,鹅舍上方悬挂AI智能鹅体识别摄像头,水面上漂浮的白色圆盒是水质监测站,气象土壤监测一体杆将环境数据传输至云平台服务器……“这些设备记录着环境监测、鹅体健康等数据,为科学养殖与风险防范提供有效保障。”人保财险汕头市分公司副总经理马妍红如是说。

  这是广东农业保险以科技赋能,为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保驾护航的缩影。《关于大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广东农险科技运用水平大幅提升。线上服务、云端验标、远程查勘、智慧养殖……从海滨到山林,科技成为农险机构的“标准配置”,一场科技赋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变革已然开始。

  科技的“加持”为传统农业保险带来了哪些新的可能性?保险机构为何纷纷加大农险科技投入?科技之于农险高质量发展还有哪些想象空间?南方日报调研团队深入广东省内12个地市找寻答案。

  服务体验大幅提升科技应用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哞哞……”肇庆市封开县杏花镇养殖户黎海坚正忙着打理牛舍。今年,他购买了政策性肉牛养殖保险,不再为口蹄疫担惊受怕了。这次买保险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保险业务员将手机对准牛脸进行AI识别,系统自动采集牛脸照片,每一只牛就有了自己的“身份证”。“验标的同时可提交系统核保,农户能提前得到保障;出险后可以通过比对牛脸进行快速识别,最快可以半天理赔。”中华保险肇庆中支农村保险事业部副总经理邵觉新说。

  科技已成为广东农险的“标准配置”,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助手、远程查勘等技术被广泛运用,农户服务体验大幅提升。同时,科技应用于精准高效验标、查勘定损、提高承保理赔效率等方面,使得保险机构提供全流程“零接触”服务成为可能。

  在珠海市斗门区乌石村,中国太平洋产险珠海分公司农险部负责人全颖向记者展示了“e农险”航拍测亩仪的“一键航拍”功能,“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协同配合,可以在3分钟内对500亩水稻田进行快速验标和查勘”。

  随着广东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服务平台上线,保险业务员“进村挨家挨户录单”成为历史。来自广东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广东农险全行业推广农险电子保单和承保理赔公示电子化,保单电子化率、线上投保告知率、线上理赔公示率分别达78%、82%、58%。“电子保单投保手续简化、承保流程缩短,让农户获得更便捷高效、安全有保障的服务。”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产险部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正向农业保险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在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集小型气象站、土壤检测仪、互联网设备于一体的“白盒子”为诚达丰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少锋打开了智慧农业的想象空间:“我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温度、湿度等各种数据,心里对怎么种火龙果更有底了。

  当前,“物联网+”“红外热像仪+”“虚拟现实(VR)+”等技术助推广东农险从“事后经济补偿”向“事前风险防范”转移。在广东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广东农险综合运用传统方法和科技手段开展防灾减损的实践越来越丰富,为后续更加体系化开展防灾减损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破解“老问题”助推传统农险转型

  “以前我们在英德有8台勘查车,一年下来光油费都要50万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到现场勘查。”人保财险清远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梁学军说,如今他和同事不用再翻山越岭去“看猪”了,“农户用一个APP,就可以给猪照相、定位、量身高和体长”。

  梁学军道出了农险从业者的共识——传统农险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场查勘不能全覆盖、现场测产选样不全面不准确、保险责任原因难确定、核损时间长、理赔周期长、工作量大等“老问题”,在科技面前迎刃而解。

  针对农业数据基础薄弱、服务人群广、保险标的周期短、灾害受灾面积大等农业保险的“难点”“痛点”“堵点”,科技更是一把“破题”的利器。正如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方晓栋所说:“只有跨行业的科技创新,突破数据应用瓶颈和天空地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才能全方位提升农险服务能力。”

  正因为洞见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能量,才让保险机构在世纪疫情之中纷纷加大力气、加快速度布局农险科技。例如,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5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建立行业领先“粤农保”AI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又如,平安产险“向科技借人力”,以科技赋能“保防救赔”“产销一体化”“农产品品牌打造”“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不止一位受访者表示,科技投入虽然给保险公司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但其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承保覆盖率;有效抵御灾害、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有效控制农险经营风险;提升农险经营工作效率和效果,便于机构精细化经营农村市场、农险市场;有助于探索、推动农险险种创新、农险经营模式创新的落地。

  “从长远来看,积极布局科技创新将有助于保险机构拓宽保险服务边界,深耕乡村市场。”广东省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刘佳宁表示,科技让保险机构实现由“凭经验判断”向“用数据说话”转变,有效提高预警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从而有效保障农业保险稳定健康发展。

  提升农险数字化应用业内呼吁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鱼塘安装了智能控制器、水质传感设备、水位传感设备,不仅让我的养殖方式变得更高效,而且可以实时对风险进行监测。”佛山市蓝科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养殖户罗品仪说,人保财险佛山分公司的“数字水产”技术为他和其他养殖户增产保收带来了智能化、自动化的风险减量管理方式。

  科技已经为农业保险带来诸多新“玩法”,未来,其在保险全周期运用上是否有更多想象空间?从调研结果看,答案是肯定的。刘佳宁认为,科技在促进农险“提质增效降成本”、提升风险管控能级、改善客户服务体验等方面有无限拓展空间。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吴自强也认为:“未来,农业保险机构在承保、理赔方面,要做到真正的数字化、线上化。”

  同时,保险机构正蓄势待发欲将更多“黑科技”应用于农险经营工作中。例如,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魏安源提出,可利用区块链技术连接各保险参与主体及上下游产业链,“在保险产品研发及定价、投保、核保、理赔、再保、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环节发挥作用”。

  随着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科技赋能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农业保险各主体之间存在诸多信息不对称问题——各市各险种的赔付数据、历史已承保的农业资源数据等信息对保险公司开放程度不高;保险公司之间存在“防灾减灾”建设进度不同、信息发布渠道不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对农户生产指导效果良莠不齐。

  因此,不止一家保险机构呼吁由政府牵头建立统一的农险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互联共享、农险承保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财政补贴申请审核线上协同化,以降低监管成本,使保险业良性发展。

  例如,魏安源建议:“可以考虑建立农业保险数据采集台账,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需要共同掌握第一手资料数据,确保农业保险经营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全面、准确、有效。”吴自强也提出:“在资金结算方面,可以打造一套系统,整合保险公司数据、农业数据、财政数据,实现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转。”

  事实上,《实施意见》已明确提出加强农业保险信息共享,上述建议有望从“纸面”落实到“地面”。广东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广东将夯实农业保险发展基础,在统一数据标准,推动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等方面做文章。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北京确保完成全年100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北京通过压紧压实责任、强化农资保供、加强技术指导等举措,保障全市春耕春播顺利开展,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0万亩、大豆播种面积4.2万亩目标任务。   为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北京已分解下达各涉农区2022年粮食大豆生产目标,并纳入涉农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区级党委、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超过22万亩,比上一年同期明显增长。全市春播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计划播种50万... [阅读]

  • 我国农作物国家级制种基地布局除主粮作物外

       种子基地是保障用种安全的基础。我国农作物国家级制种基地布局除主粮作物外,同时兼顾经济作物,注重发掘地方特色优势与多样化发展。近年来,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激励和扶持下,制种基地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通过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开展合作,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推陈出新,产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产量、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如今,不少地方特色经济作物制种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3月末,四川的油菜花已开,饱满的油菜荚绿油油地挂满枝头。&l... [阅读]

  • 金融科技助备耕 种粮大户“点几下”贷到款

       眼下,正值东北春耕备耕之际。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有限公司五七农场的水稻种植户陈斌正在为春耕资金犯愁,“我们这离通河县城比较远,50多公里,办理贷款不便,又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陈斌一脸愁容。   得知这一情况后,邮储银行通河县支行与农场积极对接,通过线上贷款评估、移动展业录入客户信息、开户、手机App贷款等线上金融模式,让五七农场农户们足不出户便享受到一站式VIP级金融体验。   在得到贷款的第一时间,陈斌喜滋滋地说:“太方... [阅读]

  • 通过深海网箱、养殖平台等手段“藏粮于海”“屯鱼戍海”

       近年来,我国大力建设“资源修复+生态养殖+高质高效”的海洋生态牧场综合体,发展海洋牧场已成为我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转型升级渔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国策。    海洋牧场是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启动“百箱计划”,并与中集集团合作,将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嫁接到渔业领域,通过开发建造高端大型装备,帮助海洋渔业走向深远海,降低以往养殖模式带来的海岸线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