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  >> 查看详情

向盐碱地要粮食,“中国饭碗”扩容提质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日期:2021-11-10 10:17:26  责编:刘玉辉 
分享:

   时值深秋,黄河三角洲秋高气爽,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农田里,育种科研人员用手掰开一个豆荚,几粒饱满的大豆从中滚落。

  近期,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大豆进入收获期。这种新品种,用黄三角特有的野生大豆资源选育,耐盐碱能力明显提高,亩产超过400斤,与非盐碱土地的普通品种产量相当。

  “盐碱地上结出的大豆品质更优异,还富含异黄酮类活性物质,可提高大豆耐盐固氮、抗氧化能力。”黄三角农高区二级巡视员、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说,他们还利用航天搭载辐射诱变育种和田间筛选,使大豆植株更大、耐盐性能更好,平均亩产550斤,最高达800斤。

  盐碱地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的盐碱地面积约为15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5亿亩,这是一笔“沉睡”的宝贵资源,通过科学合理改良,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作为滨海盐碱地和冲积平原的典型代表,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土壤面积达43.97万亩,占总面积的80%以上,盐分含量从1‰-10‰自西向东梯次分布,是探索盐碱地治理新技术的天然本底试验场。

  在黄三角农高区的田间地头,传统大水漫灌式的深沟大壑消失无踪。这里采用一种管道节水降盐新模式,用“管道”代替过去的“渠道”,一条小沟代替过去10米宽的深沟,使土壤盐分从4‰-6‰下降到3‰以下可正常耕作的水平。

  “目前,这种技术已在近2万亩盐碱地上推广应用,一亩地只需20多方水,节水38%以上。”罗守玉说,再加上生物改良措施,可将盐碱地变为高产稳产田。

  当地还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32%以上;应用天敌昆虫、生物农药、性诱剂等技术开展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将植被覆盖率提高35%以上,生物固碳能力提高30%以上。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昔日不毛之地,蝶变优质良田。黄三角农高区内,15个藜麦新品种试验田里生机勃勃。

  受访农业科研人员说,中国利用科技手段发展盐碱地特色种业、培育高效农业,努力探索盐碱地农业发展之路,保障中国粮仓。

  如今,盐碱地上不只产粮食。科研人员在千方百计增加盐碱地粮食产能的同时,也注重培育耐盐碱中草药、牧草、林果等特色作物,发展适应不同盐碱梯度的植物新品种。

  在黄三角农高区的耐盐中草药试验基地里,土壤表层泛起的白色盐渍丝毫挡不住绿意与生机,一株株金银花开始吐露花蕊。

  “金银花新品种含有大量花青素,反季节移栽到这里后,亩产量比普通品种高40%。”康伯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圣波说,这些金银花收获后,可以提炼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保健品,经济效益很高。金银花、枸杞、玫瑰花、木瓜、牡丹、芍药等六大类226个品种也将尽快投入产业化生产。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景海春说,目前黄三角农高区搜集保存耐盐种质资源1.8万份,筛选评价育种材料6000余份,初步选育黑小麦、藜麦、航天大豆、苜蓿、燕麦等耐盐新品种(系)37个,示范推广9.2万亩,亩增效益15%-20%。

  “以往这个时节,盐碱地上基本一片枯黄,现在这片土地还有超过一半的面积仍然郁郁葱葱。”站在黄三角农高区的苜蓿种植试验田前,罗守玉说,通过科学育种培育耐盐适生作物,他们给白茫茫的盐碱地装点上不同的色彩。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农业农村部:今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目前,秋收已进入尾声,各地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秋冬种。“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目前收获已近八成,近期的连阴雨对产量影响总体有限。”10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   今年极端天气多发,近期北方地区降雨比较频繁,这是否会对秋收有影响?对此,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从各地实打实收和农情调度情况看,河南、山西... [阅读]

  • 打好种业"翻身仗" 我国粮食增产仍有很大潜力

       近日,两则有关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水稻品种在试验田产量创纪录的新闻格外引人关注,粮食增产话题备受热议。   增产是粮食品种培育永恒的主题,全国各地每年都会有试验田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品种创高产纪录的消息传出。但种子试验田产量并非大田产量,试验田产量与大田产量差距较大。这是因为,试验田粮食生产从种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管理非常精细,投入成本较高,大田种植管理则较为粗放。而且,种子从试验田走向大田种植,还需要经过长期布点试验,然后从众多的高产品种中选择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丰... [阅读]

  • 吉林减少机收环节粮食损失

       金秋时节,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马场村田间,村民正在忙着收获金黄的稻谷和黄灿灿的玉米。正在稻田里指挥农机作业的马场村党总支书记李华靓告诉记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全村有670公顷水田,每公顷至少增产1000斤,我们现在更重视粮食收获减损,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号召全省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农机户树牢“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意识,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玉米、水稻... [阅读]

  • 共筑粮食安全 服贸会汇集全球共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如何化解全球粮食安全冲击这一问题备受关注。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国际粮食业界呼吁,通过加强多边协作、技术升级、完善供应链等措施,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水平。   全球粮食供应形势目前仍然较为严峻。一些地区产出减少,农产品营销中断,农业劳动力和其他投入品供应短缺,农民和农场劳动者收入减少。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临时代办张忠军指出,2020年,全世界多达8.11亿人面临饥饿,比2019年多1.61亿,无法获得充足食物的有近2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