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查看详情

自主研制日冕仪成功获得K冕白光图像

来源: 科技日报   日期:2021-03-19 16:27:52  责编:刘玉辉 
分享:

   3月17日,记者从山东大学相关部门了解到,该校“太阳爆发及其对行星空间环境的影响”攀登计划创新团队夏利东教授课题组,携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50mm白光日冕仪在四川稻城成功观测到太阳白光日冕图像。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内观测址点获得K冕白光图像。

  日冕,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结构,根据其光学辐射来源,分为K冕、E冕和F冕三类。其中,K冕为自由电子散射光球的光而形成,E冕为日冕气体离子本身发射谱线的光,F冕则为行星际尘埃粒子散射的太阳光球的光。日冕物质非常稀薄,其K冕白光亮度仅为太阳盘面亮度的百万分之一左右。由于太阳直射光和地球大气散射信号的干扰,在地面上观测太阳K冕非常困难。

  早在2018年10月,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云南天文台三家单位就曾联合,利用自主研制的成像光谱日冕仪样机首次观测到太阳E冕图像。

  而本次观测所使用的日冕仪是山东大学受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委托,为其承担的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鸿鹄专项”子课题“日冕仪临近空间搭载实验”任务专门研制的地面样机。仪器设计和研制由该校空间科学研究院夏利东教授领导的太阳大气物理与探测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红鑫团队合作完成,并与云南天文台林隽团队及刘煜团队共同完成测试任务。该日冕仪的成功研制,表明了我国已经掌握了地基白光日冕仪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同时证明了云南天文台四川稻城无名山台址具备开展高水平太阳物理观测的要求。

  对于此次成功,山东大学团队分享了他们的经验。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一点,对于科研仪器的研制,首先需要考虑足够多的细节。因为一点小失误可能就会导致最终失败。之后就是不断遇到困难,不断解决困难。另一方面,科研合作非常重要,我们的成功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各方优势互补,团结一致,才能共同把我国日冕仪及检测技术不断往前推进。”

  为了填补我国太阳物理研究和太阳活动监测亟须的日冕光学观测技术的空白,夏利东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同事们开展了十余年的联合研究,不断推进着我国日冕仪及其检测技术的进步。为了解决日冕仪苛刻的杂散光抑制问题,山东大学团队在威海校区自行设计建设了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日冕仪装调检测实验室,并以此为平台,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地基和天基日冕仪的研发能力。到目前为止,他们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大视场白光扩展日冕仪”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光谱成像日冕仪”等重要研制任务,并参与多个卫星计划的建议和载荷预先研究。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在追赶技术浪潮中实现公平创新

       科学、技术和创新问题一直是贯穿国家发展过程始终的关键性问题,为了更好地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自2010年起启动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近日,其官网发布了《2021年技术和创新报告》。   报告指出,技术进步已经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尤其是2020年期间新冠病毒疫苗的加速研发更突显了这一点。然而,倘若技术进步的速度超出了社会的适应能力,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例如人们担心,随着愈来愈多的经济活动实现自动化,就业机会会减少;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又加剧了人们的分... [阅读]

  •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自信源于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王璞两年前就呼吁,“关键核心技术、材料和工艺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需要我们在科技自立自强基础上生发出真正的科技自信,进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出有分量的东方智慧,并在参与多边治理过程中掌握重要话语权,实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王璞委员的观点,在科技日报记者采访的学术界和产业界人士中产生强烈共鸣。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合作仍将持续 &nbs... [阅读]

  • 2020年中国基础研究占研发总经费比重首次超过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7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民盟界别协商会时表示,去年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总经费的比重首次超过6%,这一比例此前多年徘徊在5%左右。   据王志刚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增长了1倍,还首次建设了13个应用数学中心,在物质科学、量子科学、纳米科学、生命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 [阅读]

  • “出圈”的央视网络春晚带来哪些启示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央视网出品、唯众传媒制作的2021网络春晚,在春节期间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晚会播出当晚,电视直播关注度稳居第一,各平台直播累计观看量超1.2亿次,累计点播视频播放量近9亿次。晚会以“新年开新局,就这么开新”为主题,用创新性的内容和形式,对传统电视文艺晚会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为观众奉献了一场传承与创新皆备、口碑与市场兼具的青春嘉年华,也为网络文艺创作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网络文艺的创新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在灿烂悠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