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查看详情

医保全国联网解决看病难题 守好民众“救命钱”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日期:2022-07-22 10:14:06  责编:刘玉辉 
分享: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已全面建成,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医保信息互联互通、数据有序共享,实现了医保与多部门和医疗机构、药店等单位的信息共享。今年2月份,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推进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全面深化医保信息平台应用。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徐向梅
  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
  主持人: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主要功能及意义是什么?
  王文君(国家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司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用较短时间建立起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从2012年到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为80%和70%左右,医保基金年收支均超2万亿元、惠及群众就医超40亿人次。回顾这十年,我们的保障覆盖范围更广、保障效率更高,助力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发挥了医保在重大疫情中的保障作用,全力支持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更加精准高效。
  医疗保障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生命健康、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经济社会稳定紧密相关,尤其需要发挥信息化作用,支撑和引领医保治理与服务,促进医保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为精准的公共服务,推进医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医保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具体来看,建设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主要有四个需要。
  一是制度规范统一的需要。我国医保制度最初由地方试点开始,经过20多年改革发展,目前正在逐步走向规范统一。国家医保局在2018年5月成立前,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价格管理和药品招采等分别由不同部门进行管理,相关信息系统也由各地、各部门自行建设,业务编码不统一,数据不互认,信息系统碎片化严重,不利于政策规范统一。而且原有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是根据自身职能业务开发的,系统耦合度高,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无法简单拆开和剥离使用。
  二是提升医保服务水平的需要。医保直接面向13.6亿参保群众,旧的信息系统信息不互通、数据不互认,直接影响结算效率,导致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网上不能办、异地不能办”“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亟需强化硬件支撑,提升服务功能,让群众分享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红利。
  三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医保历来是“三分政策、七分管理”,守护好群众“看病钱”“救命钱”,需要持续在精细管理上发力。由于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不互通等,过去医保基金运行中的“跑冒滴漏”不容忽视。只有建设全国统一的平台,集中管理,才能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实现向管理要效益。
  四是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改革的需要。当前,医改进入深水区,每一项改革都是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卫生经济学理论认为,医疗服务市场最大的特点是信息不对称。依托信息化建设,更好联动起医保、医疗、医药各利益相关方,有助于解决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对公立医院改革、支付方式改革、药品价格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难点领域形成倒逼机制,发挥引导作用,更好促进三医联动。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设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论证启动阶段。2019年3月,《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获批,标志着平台前期准备工作基本结束。二是平台建设阶段。截至今年3月底,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线。这标志着,历时2年11个月,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接入约4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40万家定点零售药店,覆盖全国13.6亿参保人,日均结算1800万人次。
  新平台涵盖公共服务、经办管理、智能监控、宏观决策四大类医保业务,具体设计了异地就医结算、支付管理、价格招采、基金监管、基础信息与应用支撑等14个子系统,实现了标准全国统一、数据两级集中、平台分级部署、网络全面覆盖、系统安全可控,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医保信息互联互通、数据有序共享,医保与多部门及医疗机构、药店等单位的信息共享,为实时结算、经办服务、异地就医、待遇制定、清单规范、乡村振兴、目录调整、支付改革、定点管理、药耗招采、价格管理、基金监管、内部控制、统计分析等医保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
  从当前运行情况来看,新平台住院结算平均响应时间约为0.8秒,比旧系统性能平均提升3倍至5倍。一方面,医保数据归集治理应用迈上新台阶。目前已完成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9年以来的历史数据上传,累计归集数据约5621亿条,脏数据率由初期的25%下降到目前的14%。医保大数据逐步形成并探索应用,将有效提升医保治理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医保服务”也取得新突破。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累计超过12.3亿用户,医保服务网厅和APP实名用户超过2.3亿个。实现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通,全面完成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任务,医保信息系统高效统一的时代已经到来。
  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但要实现最终目标,还需在深化平台应用、标准全面应用和场景丰富应用等方面,尽力缩短过渡期、磨合期,打造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保信息平台,释放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红利,为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方便异地就医 有效降低药价
  主持人: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应用后,将给群众就医带来哪些便利?
  陈秋霖(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是信息革命时代改善医疗保障等民生工作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推动重塑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是提高医保管理和服务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基本医疗保障公平性的需要,是医疗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历时2年11个月建成运行,实现了医保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以及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实现了“三个统一”和“四级联通”。平台应用后,至少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
  第一,方便群众,有利于患者更方便看病就医,提高满意度。高效便捷地获取医疗卫生服务,是患者的主要诉求之一。调查发现,就诊和报销等流程的便捷性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方面。平台应用后,其便民的最直观体现是看病就医可直接使用医保电子凭证,不再需要带上医保卡、社保卡等实体卡,而且可以通过手机APP直连医保系统获得相关服务。开通移动支付后,患者可直接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更重要的是,方便异地就医报销,特别是促进了跨省异地就医报销。
  第二,降费增效,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比如药品采购价格信息互联互通后,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比价,进一步提高药品价格联动的效果。近些年,为了合理控制医疗卫生费用、有效降低药品价格,药品采购制度不断改革完善,国家开展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对未纳入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范围的药品,各地也在进行相应改革,普遍实行药品招标价格联动机制。在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成前,主要是通过函询周边省市价格的方式获取价格信息。平台建成后,价格信息统一,可直接对比全国历史信息,获取最低价,进一步节省药品费用。值得一提的是,药品耗材编码规范统一后,可有效避免老药新做规避招标采购降价的情况。以前编码不统一,如果某个药品被降价,厂家仍可通过更换名称、规格型号等方式包装成新产品,再定一个新价格,从而规避被降价。如今编码统一后,药品和耗材均是一个产品名称,只有一个编码,有利于避免以上问题发生。
  第三,促进公平,推动各地医保待遇更加均衡。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是以公平性为主导原则。目前我国基本医保基金还是地方统筹,虽然统筹级别已从县级逐渐提升到地市级或省级,但在长期医疗方面,由于各地资金筹措能力不同,导致医保政策地区间差异较大,医保待遇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平台建成后,各地医保待遇政策以参数化形式在系统上显示,信息更加透明,便于后台进行监测,并推动地方自我改进,进而促进各地医保待遇均等化,发挥医保保基本、保公平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在医保信息平台统一、数据互联互通后,对信息安全保障的要求也更高,这是平台应用后面临的必然挑战。平台统一只是提供了技术基础,而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还需全面深化应用,进一步重塑医保服务价值,切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数字治理。
  守护好民众“看病钱”“救命钱”
  主持人:当前医保基金使用状况如何,平台应用后将对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发挥怎样作用?
  仇雨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据《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当前我国医保基金收入明显高于支出,整体运行平稳。2021年,全国职工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9007.52亿元,支出14751.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8%、14.6%。居民医保基金收入9724.48亿元,支出9296.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13.9%。
  我国医保基金体量大,累计结余在持续增加。2021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当期结存2542.77亿元,累计结存(含生育保险)17685.74亿元。居民医保基金当期结存428.10亿元,累计结存6716.58亿元。
  基本医保基金整体运行平稳,基金体量较大,但老龄化、医药技术提高和疾病谱改变等问题,加之外部因素影响,增加了基金收支不确定性。我国医保主要是地市级统筹,各地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有的地区医保基金结余较多,而有些地区基金当期收不抵支,造成基金使用“苦乐不均”。此外,受医药卫生体系和医保制度本身在筹资机制、支付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影响,医保基金也面临支出风险。因此,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和可持续,对医保制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保基金安全,持续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但欺诈骗保案件屡见不鲜。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1年,全国医保部门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超240万家次,处理近115万家次,曝光典型案例12万件,全国累计追回医保基金583亿元。
  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特别设计了智能监管子系统,精准打击大处方、滥用药、违规骗保等行为,守好群众“救命钱”。此举,为基金监管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和技术支撑,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将对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整体上把握医保基金运行情况,为基金监管创造有利条件。医保基金涉及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和参保人等多主体,数量庞大、管理复杂。平台应用后,对所有零散的数据进行高效整合,通过加强数据挖掘,提升数据服务能力,改善了以往各地区信息分散、碎片化状态,有利于宏观把握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并进行高效监管与调度。
  第二,优化监管过程,提升监管效率,有利于实现对医保基金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监管。利用大数据,可对医疗机构进行历史、区域对比分析,快速找到异常值。同时,各主体违规操作的隐秘性也大幅降低。此外,通过数字技术的充分运用,实现了对医保基金实时、动态研判,不仅能直接筛查异常情况,而且迅速定位并精准分析,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进一步推动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发展,全面深化医保信息平台应用,从而筑牢网络和数据安全防线。
  第三,助力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提升基金结算服务能力,为事后监管和查验提供有效依据。通过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参保患者结算的费用和相关数据均可借助网上资源和空间进行存储。与此同时,该方式也实现了医疗服务等数据线上备案,为日后快速便捷准确调取相关数据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提升管理的精细程度。此外,为提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国家医保局还发布了相应的接口规范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同步建立了系统报错信息快速响应机制和错误问题销号机制,切实解决了群众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构建更安全的医保网络服务体系
  主持人:下一步如何着力,筑牢网络和数据安全防线、促进医保服务数字化转型,为医保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赵睿斌(国家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意味着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并将进入全面落地应用阶段。
  平台拥有13.6亿参保人基础信息,并储存了众多医疗机构、药品信息、个人就医信息等,中央、省、市、县纵向打通,具备跨省就医、跨省结算功能,因此,该平台成为国内重要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当前我国医保网络安全保障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在人才队伍培养、专业能力运用等方面存在不足。平台作为核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要高质量地完成医保改革任务,亟需在全国一体化联动基础上,坚持推进医保“放管服”改革,以人性化为导向、法治化为保障、标准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安全化为核心,构建更加科学的信息化、数字化医疗网络安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在保持平台日常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第一,强化网络安全法实施,提升运维安全能力建设。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成,是优化群众异地医保就医、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重要举措,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要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为基础,建立覆盖全域(中央、省、市、县)的网络安全防护规范。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提升安全防护和维护政治安全能力”为目标,加快构建贯穿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和应用等一体协同的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完善网络安全绩效评估体系和标准,提升网络安全运维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支撑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第二,推动数据安全法落地,增强数据安全能力支撑。各级医保部门要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组织领导,压实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规章制度。加强对各级医保平台构建统一的数据安全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并实施重点保护。加强网络安全全域智能预警能力建设,实时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提升安全威胁信息汇集和研判能力,完善全域统一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信息共享以及通报预警。
  第三,加强关键信息基础保护,深化关键基础设施整体防御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应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压实各方责任,持续推进安全制度体系建设。深化核心技术应用,包括大数据、区块链、国密算法和人工智能等,优化工作流程运转,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建立长效防御机制,确保医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夯实个人信息保护基础,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础上,探索个人信息保护核心技术应用,逐步提升自主国产化率,建立自主软硬件应用清单库,有效应对勒索病毒攻击。加强安全队伍建设和技术能力提升,定期开展医保数据安全检查,以压实后续整改为根本目的,形成良好示范效应,力争实现开展一次检查、掌握一种方法、解决一类问题,切实维护医保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止医保信息平台在末端出现隐患。针对数据安全重点核心系统,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提升数据安全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各级网络安全防护团队,增加演习的多场景应用,逐步提升战略与战术团队整体应对能力。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多地提高医保最低缴费年限,男30年女25年,啥信号?

       最近,多地逐步提高职工医保最低缴费年限,男要缴费满30年,女要缴费满25年,引发热议。为什么要提高最低缴费年限?退休时缴费年限不够怎么办?又有哪些影响? 多地提高医保最低缴费年限    近期,广东省医疗保障局联合广东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印发《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省内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自2022年7月1日起实施。    该《暂行办法》提出, 逐步统一全省职工医保缴费年限政策。累计缴费年限到2030年1月1日统... [阅读]

  • 安徽将343个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基金支付

       近日,省医保局、省人社厅、省药品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将部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将巴戟天等343个中药配方颗粒(其中符合国标196个、省标147个)纳入我省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其中,符合国标并取得国家医保代码的196个中药配方颗粒从8月1日起开始执行基金支付,符合省标并暂未取得代码的147个中药配方颗粒,待国家赋码后发文执行。   据悉,纳入基金支付范围的中药配方颗粒,要符合国家药监局或安徽省药监局制定的生产标准,... [阅读]

  • 针灸、治疗性推拿纳入医保支付

       6月30日记者获悉,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2022年广东将全面启动示范区建设,遴选布局试点地市,基本形成示范区建设框架和改革路径。到2025年,“五大高地”全面建成,中医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打造成为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的示范样板,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深化粤港澳中医药融合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广东持续完善中医... [阅读]

  • 多地发布医保新政 扩大部分医疗服务项目支付范围

       近日,安徽、河北、山东烟台、辽宁大连等地发布政策,扩大部分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支付范围,其中涉及日间病房治疗医保支付、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医用耗材医保支付等,新增项目可以直接使用医保支付。具体有哪些变化?   安徽省医保支付的亮点首推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从7月1日起,原来不在医保支付范围的15个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范围。这些项目既有治疗口腔黏膜病变、阻生恒牙、口腔肿物溃疡等,也有洗牙、牙局部用氟等生活化服务。   在安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