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  >> 查看详情

做好生态保护,科技该如何发力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2022-06-07 10:13:44  责编:娟子 刘玉辉 
分享:

   6月5日,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这些科技成果体现了我国生态环境科技的前沿水平。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科技创新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处于何种地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院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对此进行了解读。

   记者:2022年恰逢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50周年,对于全球环境界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展如何?怎么理解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王金南:50年前召开的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是人类采取共同行动保护地球环境的起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中国政府从此将保护环境提上国家重要议事日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在探索中蓬勃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生态环境科技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对创新环境治理技术、方法和路径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需要向科学技术要答案、找方法、寻路径。

   记者:在全球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危机中,科技能发挥什么作用?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何种地位?

   涂瑞和:科学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和废弃物这三大全球环境危机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经联合国环境大会审议通过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2—2025周期战略》,确立了以科学为引导,努力在科学、政策建议和决策者之间建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紧密的联系,环境署支持各国政府与合作伙伴、科学家们、民间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共同应对这三大危机,为了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一个无污染的地球而努力。

   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已经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转变为倡导者和引领者,期待科学家和企业界带来更多的创新性科技成果。既能大力支持中国自身的减污降碳、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同时与国际同行加强合作与交流,惠及周边国家、亚太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科技的智慧和力量。(记者 詹媛)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新闻

  •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开工建设 将解决100万亩耕地灌溉问题

       6月6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今年重点推进开工建设的6大灌区之一,总投资80.08亿元,设计灌溉面积100.1万亩。    据了解,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利用已建的大型和中小型水库作为主要水源,利用正在建设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库区自流引水和黔浔江提水作为补充水源,新建渠(管)道652公里,新建及恢复13座泵站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工程建设总工期为60个月。该... [阅读]

  • 青海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向好

       2021年,青海省生态环境部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长江、黄河、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整治措施,严控土壤和固体废物环境风险,深化噪声污染管控,防范核与辐射领域环境风险,持续推进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全省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向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司文轩介绍,2021年,全省地表水水质整体优良,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阅读]

  • 水质优良率创新高 “只此青绿”成湖北最亮底色

       6月5日,第51个世界环境日。5月31日,2022年六五环境日湖北主场活动在宜昌举行,“生态新风”吹拂荆楚大地,“只此青绿”成为最亮底色。水质优良率创历史新高、10个城市空气得“优”……近年来,湖北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江豚逐浪、万鸟归巢的优美画卷徐徐展开。   首次发布... [阅读]

  • 湿地保护法今起施行 重庆已初步建立湿地保护体系

       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生效施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目前,重庆已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10个、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1个、湿地公园26个、市级重要湿地3个,初步建立了湿地保护体系。   近年来,重庆市紧紧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目标,出台《重庆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颁布实施《重庆市湿地保护条例》,完善《重庆市湿地名录管理办法》《重庆市市级湿地公园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