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 查看详情

中小银行密集跟降存款利率,2024年是否还有降息空间?

来源: 第一财经   日期:2024-01-05 09:56:22  责编:刘玉辉 
分享:
   2024年伊始,不少中小银行在“开门红”前开始密集调降存款利率。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上海银行、苏州银行等十余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在5~45BP之间。
  业内普遍认为,本轮中小银行密集降息潮是去年12月底大行存款利率调降后的“跟降”。2023年12月22日,国有大行集中调降存款挂牌利率,其中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10BP、20BP、25BP、25BP。此后,股份行也密集跟进,12月25日,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股份行纷纷更新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2023年来第三次集中调降存款利率。与前两轮相比,本轮存款降息依旧按照“大行领头,中小银行跟进”的基本思路。不过由于此次调降恰逢银行 “开门红”营销阶段,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此后中小银行跟进速度或出现一定分化:部分中小银行会与大行“同频”降息,但也有部分中小银行将阶段性坚守高息阵地或浮动调整利率,以实现揽储目标。

  中小银行“跟降”或分化
  1月3日,广东紫金农商行发布公告称,将从1月4日起调整存款挂牌利率。调整之后,该行1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为1.49%、1.95%、2%,比未调整前下降10BP、25BP、25BP。
  广东紫金农商行并非个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4日,已有上海银行、苏州银行、深圳农商行等十余家地方性银行密集发布挂牌利率调整公告,降幅在5BP到45BP不等。
  利率调降后,多数城农商行挂牌利率已告别去年3%左右的“高光时刻”,3年期、5年期等长期限整存整取挂牌利率仅略高于2%。例如深圳农商行2023年12月27日起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25BP至2%、2.05%,离“1字头”仅一步之遥。而在2022年9月,该行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还分别为2.7%、2.8%。
  不过,与国有大行相比,上述中小银行调降后利率仍相对较高。据记者梳理,目前城农商行降息后,大多比国有大行挂牌利率高10BP~30BP左右。此外,部分村镇银行虽然历经多轮调降,但存款利率水平仍居高不下。例如都江堰金都村镇银行,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执行利率(执行利率一般在挂牌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此次下调10BP后仍有3.8%。
  从调整幅度来看,此次中小银行“跟降”幅度与国有大行基本保持一致,存款期限越长,下调幅度越大。据记者不完全梳理,近期存款降息的中小银行中,3年期、5年前定期存款利率调降幅度多在25BP左右,而1年期定存利率降幅则在5BP~15BP不等。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重点调降长期限存款利率主要是由于今年存款定期化程度严重,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甚至有所上行,此举可以更大程度压降银行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次降息时点与银行传统“开门红”较为接近,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银行跟降节奏较难预测,或出现分化。
  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在研报中指出,商业银行有追求“开门红”的传统,因此不免会有一些银行于2024年3月中下旬阶段性地小幅提高其个别存款产品的利率,而且一些小行甚至可能要在完成“开门红”任务后(即4月份)才开始本轮存款利率的调整。
  事实上,在近期中小银行跟降潮此起彼伏的背景下,也有银行因“开门红”因素逆势调高利率。例如湘阴星龙村镇银行,根据其先后两次发布的挂牌利率调整公告看,2023年12月31日起,该行3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逆势上升5BP。而也有部分银行因前置“开门红”,此前已逆势上调利率。如河南淮滨农商行从2023年12月12日起,阶段性对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新开户个人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进行上调,其中1年期、3年期利率分别上调15BP、5BP。

  2024年存款利率还会降吗?
  岁末年初通常是银行“开门红”冲业绩的关键时刻,为何本轮存款降息选择在此阶段前“抢跑”?
  净息差仍是关键因素。当前,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地方化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重定价等多重因素下,银行息差下行压力较大。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较去年同期的1.94%下降0.2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开门红”对息差将形成更大压力。根据东海证券的测算,2023年四季度及2024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将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收窄9.7BP与5BP。
  “2024年一季度即将迎来存款到期的高峰期和‘开门红’重要时期。”浙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梁凤洁表示,早降存款利率带来的改善效果能有较快体现,否则会有较强的滞后性。
  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2024年信贷“开门红”在即,存款降息宜早不宜迟。一方面,货币政策海外制约因素减弱,年末出口商结汇需求集中释放,人民币汇率大局稳定;另一方面,年初,存量贷款将迎来集中重定价,对银行净息差将造成较大挤压,存款降息宜早不宜迟。
  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有利于减少目前岌岌可危的息差压力。中泰证券戴志锋团队在研报中估计,本轮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对上市银行总体息差、营收、利润分别支撑5BP、2.4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其中,2024年反映2.6BP、1.2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由于本轮调整全部为定期存款,因此定存占比较高的农商行普遍更加受益。对上市农商行总体息差、营收、利润分别支撑6.8BP、3.1个百分点、7.6个百分点。

  展望2024年,银行存款利率是否还将进一步调降?
  “本轮存款降息对银行2024年负债成本改善程度相对有限,第一季度或下调利率自律上限。”王一峰指出,本轮存款降息主要涉及零售存款,但对于大额对公存款、协议存款等品种,客群主体议价能力相对较强,本轮存款降息或难以对该类存款产生影响。
  此外,王一峰认为,考虑到本轮存款降息对银行2024年负债成本改善幅度较为有限,为对冲存量贷款滚动重定价、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城投化债等因素对资产端定价形成的挤压,后续不排除银行体系继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分析,降存款利率是大势所趋。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是明年及未来几年的长期任务,已经被写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而近两年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已经极大压缩了银行息差空间,部分银行甚至存在资产负债倒挂,因此降实体成本之前要先降银行成本。考虑到明年银行尤其大行还面临着化债、承接政府债、支持实体等任务,资本补充压力巨大,更需要维持合理的利润空间,降存款利率迫在眉睫。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新闻

  • 中国人民银行:将制定非银支付机构监管条例实施细则

       12月28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会上表示,条例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出台的金融领域首部行政法规,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于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支付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加快支付领域法规制度建设是推进支付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张青松... [阅读]

  • 银行理财公司展望2024年:理财规模有望平稳回升

       展望2024年,可能有哪些投资风口?银行理财公司认为,在货币财政政策发力、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国内库存周期启动盈利复苏等因素的影响下,宏观经济底部支撑较强。银行理财公司仍将以固收类资产为主要配置方向;权益投资方面,低估值类资产(红利、港股、大盘蓝筹等)和成长性板块(科技、医药等)均有投资机会。 宏观政策基调整体偏积极    理财公司表示,政策方面,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表述来看... [阅读]

  • 平安银行“城事朋友节”杭州分会场启动,拥抱萌宠生态,助力美好生活

       12月22日,恰逢冬至佳节,平安银行“城事朋友节”杭州分会场活动火热开展。平安银行杭州分行联合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举办萌宠节线下活动,以“趣友杭聚,风采燃冬”为主题,召集养宠一族开心相聚,共创美好城事。    活动当天,杭州萌宠分会场现场热闹非凡,从拍靓照、逛集市、秒变装等趣味互动,到健康义诊、冬至送温暖等暖心活动,一站式的金融生活体验,满足当代年轻人的情感寄托和社交需求,同时也给予宠物亲切的关怀,让更多... [阅读]

  • 185家非银行支付机构迎新规 百万亿级市场面临重塑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近日公布,百万亿级非银行支付市场面临重塑,行业内185家机构迎来新一轮优化升级。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我国共有185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当前,非银行支付机构年交易量超1万亿笔、金额近400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电子支付业务总量的约八成和一成。   从内容看,《条例》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行业准入、业务规则和监管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严格行业准入门槛,优化支付业务分类,明确业务管理要求,加强用户权益保障。   支... [阅读]